竹枝词教案
发布时间:2025-06-06竹枝词教案(系列八篇)。
竹枝词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并能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并有背古诗的兴趣。
3、积累古诗中的名句。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古诗的意境;积累名句。
教具准备:
1、语文书、《中华古诗词诵读》、自己收集的古诗等。
2、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自由吟诵,激发热情
师:小朋友,古诗一直以其韵律和谐、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的特点深受人们的喜爱,相信你们也一定会背很多古诗了吧?今天让我们先来秀一秀,不过不能重复别人的背诵。
学生自由背诵古诗,当遇到困难的时候可请人帮忙,或大家一齐帮忙。
【设计意图】:让孩子们自己吟诵古诗,从要求上可以降低对孩子的要求,可以选择自己会背的古诗进行展示,既满足了学生爱表现的心理需求,同时也能激起孩子争强好胜之心,也为下面的“秀”做了铺垫。
第二板块:看图吟诵,感悟诗意
1、先看图,想想这幅图是我们曾经学过的那一首古诗,再来背诵。
依次为:《宿新市徐公店》、《望庐山瀑布》、《草》、《绝句》
2、对照图文,用自己的话简单说说诗意。
3、齐背这四首诗。
【设计意图】:这四首诗是上学期末所学,也是本学期课文中要求掌握的诗,通过看图让学生再现当时学的影像,通过说说诗意回忆之前所学,再通过背一背达到巩固的效果。
第三板块:名句吟诵,提升能力
1、出示填空,考考你: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2、你知道这句诗出自谁的那一首诗吗?
背背含有此句的诗。
【设计意图】:通过诗句的填空让孩子们对于古诗中的.经典名句有所了解,由诗句到作者到整首诗,让学生从初级的背逐渐过渡到了解性质的背。这样,对于孩子们对诗的感悟更具完善。
第四板块:出题吟诵,激起兴趣
出示古诗题目,让学生自由选择会背的古诗进行吟诵。
题目列表:《送元二使安西》、《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乌衣巷》、《渔歌子》、《鸟鸣涧》、《春日》、《春夜喜雨》《江畔独步寻花》、《绝句》、《题都城南庄》、《大林寺桃花》、《竹枝词》、《滁州西涧》、《春晓》
【设计意图】:让学生吟诵古诗,最为低年级的学生还是要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不能让孩子们觉得背古诗真难,而应该让他们知道他已经会背那么多的古诗了,成功感会悄然地进驻孩子们心间。这时候再发现有同学比自己背得多,背得好,他便会产生一种不愿服输的样子,也使背古诗成为了一种乐趣。
竹枝词教案 篇2
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5日
班会形式:
1、了解法律知识
2、案例分析
3、知识竞答
4、总结
活动目的:
1、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法纪法规和道德规范教育。
2、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
3、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4、让我们美丽的校园拥有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活动地点:
本班教室
参加人员:
班主任、全体同学
活动过程
1、开场白: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要和规章制度打交道,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活只有遵守一系列的规矩才能有条有理,完善和谐。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如果全体公民都能做到遵纪守法,我们就能在一个文明美好的环境里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今天我们召开“遵纪守法”主题班会,目的就是让我们做自觉遵纪守法,当一名合格的中职学生,在社会上当一个合法的公民。
2、了解法律知识:
法律就是一定的规则,它告诉我们,什么事该做,什么事不该做。知法、守法,对同学们来说非常重要。那么,要想做一个知法、守法的中职学生,首先要懂法。主动学习一些法律常识。现在我们国家的法制建设越来越完善了,每一个策划书写作策划书格式策划书写作技巧项目策划书广告策划书活动策划书公民都应该知法、守法,能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自身的利益。作为一名中职学生,我们应该经常查阅《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及《宪法》法规等,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同学们把老师刚发下去的法律知识认真看一遍。
3、案例讨论分析
1)就寝时间,同寝室的同学都休憩了,小王同学还在大声朗读英语,室友多次提醒,他却说:“学习是我的权利和自由,任何人都不能干涉。”小王的观点是:A、正确的B、错误的。讨论分析:小王的.行为和观点是错误的,因为行使权利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这也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德原则所提倡的。未成年学生有一种非常喜欢权利的心理,但却不懂得怎样正确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因此,利用案例分析来培养学生的法律责任感要同培养学生的道德责任感结合起来。如同个别学生在课堂里爱讲话做小动作等都是错误的,我利用这个案例来教育学生要遵守课堂纪律,营造和谐学习环境。权利和自由与纪律约束、法律义务是一致的。从道德原则上讲就是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高年级的小张同学抢了低年级小林同学的2元钱,这种行为属于:A、不道德行为B、违法行为。讨论分析:小张同学的行为是违法行为。我国刑法及其司法解释:盗窃罪盗窃价值金额最低限额,我国法律规定为500——2000元,各地都有不同的具体规定,但都在这个范围内。一般来说偷盗价值500元以下,100元以上属于一般违法行为,予以治安管理处罚。小偷小摸的行为(累计偷盗价值100以下)是违反道德的行为。而抢劫不是道德问题,有些同学认为抢劫一、两元钱没关系。但法律规定:只要行为人实施了公开的强行夺取他人财物金钱的行为,就构成抢劫罪,抢劫罪没有抢劫价值金额的限定。很多学生听了我的解释后,大吃一惊……
3)到商场买东西遭搜身、遇到商品质量问题怎么办?A、与之争吵甚至动手打架B、投诉,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合法权益讨论分析:处理这样的问题,如果问题不大最好还是“以和为贵”,千万不能使用暴力手段而导致因小失大,双方协商解决。如果不行,再找有关部门如报警打110电话、打12315电话向消费者协会投诉,请求他们来协调处理。如果还不能完全处理好,则选择最后的司法程序:向人民法院起诉,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首先采用协商和解或者在有关部门的主持下进行调解。只有在和解或调解无效的情况下才采用“打官司”的办法来维权。
4、法律知识竞答:
根据刑法的规定,已满(B)不满()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A12周岁,14周岁 B14周岁,16周岁 C 10周岁12周岁2、中小学生旷课的,学校应当及时与其父母或者其他(A)取得联系。
A监护人 B保护人 C负责人
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应当设置(C)标志,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
A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B禁止进入 C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
遇到有坏人进行抢劫、盗窃、杀人时,遇到有人打架、斗殴、械斗时,自己、家人或旁人在紧急状态下需要公安机关帮助时,都可以打报警求助电话。请问下列号码中哪一个是报警求助电话(B)
A、119 B、110 C、120
李某身患残疾,赵某就拿他的生理缺陷开玩笑,并给他起绰号。赵某的行为侵犯了李某的(C)
A隐私权 B荣誉权 C人格尊严
王某踢完足球后,将复读机遗忘在学校的球场边,后得知被同学陈某拾得,便找其追讨,陈某却一口回绝,其理由是拾得的东西理应归自己,拒不归还。王某这时应该怎么办?请你为他出个主意(B)
A纠集朋友帮忙,强行讨回B向学校保卫科报案,或向陈某说明拾物不还的行为是违法行为 C搜查陈某的书包
公然辱骂他人,捏造事实在背后中伤他人,添油加醋诋毁他人,都是侵犯他人(A)
A名誉权 B荣誉权 C隐私权
小明刚满13岁,一天他向母亲要了10元钱买了个文具盒,其母认为文具盒不好看,向文具店老板提出退货。关于小明的购买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A有效,因为从事该行为无需其母同意B无效,因为小明还未成年
C有效,因为事先已经其母同意
国际消费者组织规定的“世界消费者权益保护日”是每年的(C)A 3月5日 B3月12日 C3月15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让不满(C)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独自居住。
A 十四周岁 B十八周岁 C十六周岁
5、小结: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把“以和为贵”作为为人处世的准则,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作为坚守道德与法律精神的原则。做到了这些,我相信大家一定能成为知法理明事理和遵纪守法的合格中职学生。
竹枝词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吟咏诗韵,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感情。
2、感受词中复杂的愁绪,体会诗人愁之深远。
【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体会诗人愁情。
【教学难点】
品析诗人愁绪,感受愁之深远。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有这么一位昏庸无能的君王,年轻时沉迷酒色,面对形势紧迫的国家却只会每天与臣下设宴酣饮,整日忧愁悲歌。他又是一位多愁善感、满腹愁情的词人,曾写下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后人称他为薄命君王、绝代词人。他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我们曾于《相见欢》中感受到这位帝王充满哀怨的浅唱低吟,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这位亡国之君声声血泪写成的作品《虞美人》。
二、走近作者
1、李煜(937—978),原名从嘉,字重光,五代时南唐的最后一个君主,世称李后主,著名词人。工书善画,洞晓音律,诗、词、文皆通,以词的成就最为突出。
2、作品风格:
(1)前期,作为南唐的国君,他生活豪华奢侈,词的题材狭窄,无非是描写宫廷享乐及男欢女爱,词风绮丽。
(2)后期,亡国后的孤寂悲凉的处境,使他的词转向了写思乡之情、亡国之恨,格调衰婉凄楚。
3、写作背景:
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兵攻克金陵,李煜肉袒出降,被押送到汴京,封“违命侯”,实际上如囚徒一般,过着“北中日夕,只以泪水洗面”的日子。三年后,李煜四十二岁生日时,作《虞美人 》词,并令歌伎演唱,此曲触怒宋太宗,不久便赐酒将他毒死。这首《虞美人 》也便成了李煜的绝笔之作。
三、咏诗韵
1、全班齐读。
2、听录音范读。
3、作诵读指导,学生自由朗读。
(1)划分节拍。
(2)找出诗眼:愁
(3)把握基调:无限愁情。(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首词的整体情感基调是无限悲哀伤感,词中有不堪回首的回忆,有痛苦难耐的现实,诵读时语调要低沉,语速应缓慢,要以一种长叹的语气表现出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整首词情绪的高潮。“向东流”是指愁绪的绵长无尽,声音要延长,要把这无尽的哀愁表现出来。
4、指名学生试读并点评。(配乐)
5、全班再次齐读,感受愁情。
四、品愁情
词人的.愁是无穷无尽的,那他在愁什么呢?请同学们结合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思考词人究竟在愁什么?从词中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往事之叹、亡国之痛、离家之苦。(对往事逝去不复返的哀叹、对于亡国的悲痛、对于离家千里之外的忧愁。)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对于往事的哀愁。
从背景中我们可知道,词人本是一国君王,过去的时光是多么美好,有笙歌欢笑、锦衣玉食、美酒美人、尊严和自由,而这一切美好的时光都已经逝去了,如今自己却被囚禁于异国他乡,一切都回不到过去了,因此词人想到这里发出了哀愁。
(2)“春花秋月”是美好的事物,作者为何希望它早点结束呢? 明确:
“春花”象征着“生命与希望”。可是此时此刻的李煜却被囚禁在异乡,失去了自由,那么,对于一个失去了自由,失去了尊严的亡国之君来说,哪里还能看到希望呢?因此看到这美好的景色,词人不是惬意反而更忧愁了。 “秋月”,月,总是那么敏感而多情,自古以来,多少离家的人,只能借千里明月遥寄相思。此时此刻的李煜也一定在望月兴叹,想起了远方的故乡吧。 “何时了”,正所谓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春花秋月年年如期而至,可作为一个被囚禁在异国的亡国之君,这只意味着屈辱的日子也会如春花秋月一年又一年地延续下去,因而这位被囚禁的亡国之君仰头问苍天:“这样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呢?”
(3)“往事知多少”,词人想起了哪些往事呢?
明确:锦衣玉食、后宫佳丽、笙歌欢笑、尊严、自由等。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 。”
(1)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亡国之痛。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小楼 东风 故国 月
小楼:被困之所
东风:东风即春风,预示着又一个春天来了,一年又一年过去了,而“我”却依然被困于此,失去了自由。
故国:故国已不在,皇帝的身份也不在了。往事不堪回首,因此词人因亡国之痛而引发了愁情。
月:痛苦的往事不忍心想起,只有伤痛与悲哀。看到明月便想起了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可是自己已经回不去了,想到这里,词人的愁情便更加浓重了。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1) 从这句词中我们可看出词人在愁什么?
明确:青春、美好时光的逝去;物是人非的境况;身份的改变。
(2)从哪些词可以看出来? 明确:雕栏玉砌、朱颜。
(3)雕栏玉砌指什么?(见注释,指南唐宫殿)朱颜又是指什么?(红颜。) 宫殿尚在,当年侍奉自己的宫女却红颜已老,青春不在。正如李清照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但改的仅仅是朱颜吗?过去是君王,现在是囚犯,过去住的是宫殿,现在是小楼,身份一变,一切都变了,改的太多太多。这一切都如“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金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因此词人对逝去不复返的往事发出了感慨哀叹。
小结(板书): 春花 秋月 往事 → 往事之叹
小楼 东风 故国 → 亡国之痛 → 愁 雕栏玉砌 朱颜 → 离家之苦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正因为想起了美好的往事、已经灭亡的故国和远在千里之外的家乡,词人在词的最后发出了对于愁的感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愁,本是抽象的,没有体积和重量的,在这里作者运用比喻,把满腔的愁绪比作一江春水,将抽象的情感用具体形象的春水表现出来。自古以来,许多文人也都爱把愁比作江水,如我们曾学过的
诗人为何把愁比作江水?江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江水的特点有:浩荡奔涌,奔流不息,连绵不尽,不舍昼夜,无尽无穷。 因此,把愁比作春水,显示出诗人内心积蓄已久的愁思如浩荡奔涌的江水一般 释放出来,这愁又如江水不舍昼夜,奔流不息,无穷无尽。可见诗人愁情之深远与深切。
五、延伸拓展
我们于这血泪之作中感受到了李后主的亡国思家之愁,在以往学过的作品中也曾感受过许多诗人的愁情,请同学们回忆我们曾学过哪些关于“愁”的诗句,或课外搜集的有关诗句也可,并说明它们的出处。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薄雾浓云愁永昼——李清照《醉花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明月高楼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六、小结:
因为悲痛的人生经历,诗人们把自己的满腹愁情均化作文字挥洒而出。同样,没有惨痛的人生经历,李煜便不会有如此深切的愁恨,也不可能写出这饱含血泪的作品,让我们再次朗诵这首绝笔之作,感受李后主深沉无尽的亡国愁恨。
竹枝词教案 篇4
教学内容:
学习一些家居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等知识。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生活在幸福、温暖的家庭里,受到父母和家人的关心、爱护,似乎并不存在什么危险。但是,家庭生活中仍然有许多事情需要备加注意和小心对待,否则很容易发生危险,酿成事故。下面就谈谈家居安全要注意什么:
1、用电安全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中用电的地方越来越多了。因此,我们有必要掌握一些基本的用电常识。
(1)认识了解电源总开关,学会在紧急情况下关断电源。
(2)不用湿手触摸电器,不用湿布擦拭电器。
(3)电器使用完毕后应拔掉电源插头。
(4)使用中发现电器有冒烟、冒火花、发出焦糊的异味等情况,应立即关掉电源开关,停止使用。
(5)发现有人触电要设法及时关断电源;或者用干燥的`木棍等物将触电者与带电的电器分开,不要用手直接救人。
2、安全使用煤气
(1)燃气器具在工作时,人不能长时间离开,以防被风吹灭或被锅中溢出的水浇灭,造成煤气大量泄露而发生火灾。
(2)使用燃气器具(如煤气炉、燃气热水器等),应充分保证室内的通风,保持足够的氧气,防止煤气中毒。
二、发生火灾怎么办
1、要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报警时要向消防部门讲清着火的地点,还要讲清什么物品着火,火势怎么样。
2、一旦身受火灾的威胁,千万不要惊慌,要冷静,想办法离开火场。
3、逃生时,尽量采取保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用湿衣物包裹身体。
三、交通安全
1、行走时怎样注意交通安全
(1)在道路上行走,要走人行道,没有人行道的道路,要靠路边行走。
(2)集体外出时,要有组织、有秩序地列队行走。
(3)在没有交通民警指挥的路段,要学会避让机动车辆,不与机动车辆争道抢行。
(4)穿越马路时,要遵守交通规则,做到“绿灯行,红灯停”。
2、骑自行车要在非机动车道上靠右边行驶,未满十二岁的儿童不准骑自行车上街。
四、小结:
只要我们处处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护的知识,锻炼自己自护自救的能力,机智勇敢的处理遇到的各种异常的情况或危险,就能健康地成长。
竹枝词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加强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让学生养成学法、懂法、依法办事的好习惯,有效地树立和维护学校良好的学风以及社会的稳定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和学生参与讨论事例增强学生的法制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
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已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然而,社会各方面的保护和帮助还要通过未成年人的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家长、教师和社会不可能时时刻刻呵护着未成年人,未成年人只有自己长本事,才能有效防范来自社会生活中的侵权侵害。所以,在加强来自家庭、学校、社会保护的同时,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中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知识,依法自律,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则十分必要。
主要内容
(一)你对法律知多少:
1、说出你所知道的有关青少年的法律法规的名称。
《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请你举例说说哪些是未成年人不能做的事情:
旷课、夜不归宿,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携带管制刀具等等。
(二)正确对待父母和学校的教育
随着年龄的增长,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意识逐渐增强。未成年学生的`独立自主的意识是很可贵的,有些未成年学生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缺乏正确的态度。如认为父母“赶不上潮流”,对父母的话听不进去,甚至动不动就与父母顶撞,耍态度,发脾气;对教师的批评教育很反感,认为是和自己过意不去。如果连教师、家长的正确教育也不接受,那就很容易在生活的道路上出现偏差。案例: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生因为害怕第二天的家长会很晚才回到家。回家之后父亲知道他成绩很差就辱骂他,逼得他与父亲顶撞之后离家出走。请大家思考:你是怎样看待故事中的父子俩的做法的?(讨论)
(三)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未成年人应该懂得,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措施是求助法律。依法维权不仅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而且是维护法律的尊严。
案例:小陈是一个农村姑娘,9岁时由父母做主,同一个21岁的男青年订立了
婚约。男方给了小陈的母亲1960元礼金。小陈13岁时,提出要与男方解除婚约。男方不肯,坚持“要人不要钱”。小陈为了保护自己的权益,便到法院起诉,要求解约。法院经过调查,在做好疏导工作的基础上,依法裁决由小陈的父母退还男方1960元礼金,小陈与男方解除非法婚约。就这样,小陈依靠法律,保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案例:小周家住湖北农村,是六年级学生。1996年月11月3日,在骑车回校途中,不慎将8岁女孩小雷撞倒在地致伤,雷家要求周家赔偿,双方未能达成一致意见,雷家到镇派出所报案,要求周家赔偿损失。派出所召集双方家长调解未成,于是派人到学校将小周带回到派出所拘留。周母到派出所要求放人,派出所答复,必须交纳1000元才放人。周家因家穷被迫四处筹钱,但仍不够钱,被迫写下欠条,之后,派出所才放出小周。小周回家后,越想越不服,联想起在学校学的法律知识,决定讨一个说法。于是小周向当地法院递交起诉状,法院经审理后,认为派出所行为是违法行为,必须退还周家交纳的钱。小周终于依法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四)学会断案
例1.父母不让孩子上学违法吗?
村民赵某家有一子一女,均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赵某有重男轻女思想,仅让其九岁的儿子上学,其女儿则被留在家里帮助干活。村委会干部多次劝说赵某将女儿送到学校去读书,均被赵某以自家的事不用他人来管而拒绝。你认为赵某的做法是否违法?
答案:违法
案例2.未成年人被判缓刑
学校能否拒绝入学?
16周岁的小华是某中专学校的学生,去年因盗窃被公安机关抓获。学校在得知小华涉嫌盗窃罪的通知后,作出了开除小华学籍的决定。法院对小华盗窃一案开庭审理后,认定小华犯了盗窃罪,但因他犯罪时不满18周岁,所以法院予以从轻处罚,判处小华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宣判后,小华在父母的陪同下来到学校,要求继续读书。不料,学校却拿出一份开除学籍的处分决定,声称学校与小华已不存在任何关系。你认为学校的做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不正确
竹枝词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知其人、论其事、诵其诗。
2、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3、自主阅读,提高审美情绪,培养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
1、评鉴名句,把握诗人的感情。
2、提高诗歌的鉴赏能力。
一、引
法国作家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一首最美丽也是最绝望的词——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板课题)
二、简介词人——李煜
(多媒体呈现李煜头像及相关档案)
姓名:李煜
别名:重光
生辰:937年七月初七
祭日:978年七月初七
国家:南唐
职业:国主词人
信仰:佛教
三、听、读:
1、听:
现在让我们随着《虞美人》一词,一起走进这位南唐末代帝王的内心世界。请大家认真听录音朗读,用心感受词人通过词传达出来的情感。(放录音朗读)
2、问:同学们通过听了诵读能不能体会到作者写这首词时的心情?
(幽怨、悲伤、无奈、悔恨)
同学们说得很好,接下来请同学们用3分钟的时间读这首词,同桌的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读一个听,并且互相点评,结束之后,我们再请一位同学诵读,好不好?
(学生听、评,教师巡视指点)
3、刚才同学们都很认真,现在哪一位同学能为我们诵读这首词?(由一位学生读)
四、感:
通过听、读的环节我们基本把握了这首词的思想感情是幽怨、是悲伤、是无奈、是痛苦。请同学们想一想这种情感在词中表现最为明确,最为直接的是哪一句?一起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这句可以说是这首词的中心句,主旨句,那这句中哪一个字最重要?(愁)因此它是这首词的词眼。这么说这首词的就是围绕着这个“愁”字来写的。李煜的“愁”是李清照的“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还是苏东坡“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的壮志难酬之这愁?作者他愁什么?从词作中那里可以体现出他的的愁?
(由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老师归纳。多媒体显示板书)
往事之叹
亡国之恨愁
离家之痛
思家之苦
(1)“春花秋月”本来是非常美好的`事物,词人李煜为什么希望它们结束呢?
(由学生讨论后发言,教师点评)
(2)“小楼昨夜又东风”“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东风自故国吹来,春水向故乡流去)
(3)“往事知多少”(锦衣玉食的生活、后宫如云的佳丽、尊严、自由、生存的安全感)
(4)“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春花秋月何时了?(列举写月的诗词,领悟月的意象“思乡怀人”的沉淀意义)
问:对于李煜的“往事”同学们又知多呢?(学生发言,教师补充)
五、品
是啊!李煜此时真是悔恨交加、愁苦绝望,所以他禁不住: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一问就是千古,同学们想一想它成为千古名句的理由是什么呢?作者为什么把自己的愁比成一江向东流去的春水?这样比能达到什么效果?
比喻:
1、愁思如春水般汪洋恣肆,奔放倾泻
2、愁思如春水般不舍昼夜,无穷无尽
作为一位亡国之君,李煜过着屈辱的生活,人生的愁思,故国灭亡之恨,让他心潮起伏,忧思难平。这种有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绵绵无尽。
六、读
通过对词的分析我们对作者的情感又有了进一步的理解,现在哪一位同学能通过朗读把你对《虞美人》一词的理解表现出来。(学生读、评,老师点评)
七、听:这一次比我们第一次读进步不小,但在语调的升降、语速的快慢还不够完美,让我们再一起来听一听范读,感受李煜愁。
八、拓
李煜在《虞美人》一词中用情真切,抒发了他的亡国之恨。《虞美人》正是用字字血泪打动了古往今来的李煜的读者,而且我们从这首词中读到的不仅仅是一行行美丽的词句,更是愁苦绝望的心,孤寂悲凉的处境。此时如果你面对孤苦、无奈、绝望的李煜你想对他说什么?
九、小结及作业:
“作个才子真绝代,可怜薄命做君王”。可以说是后人对他的一生最好的评价。是的作为君主,他很失败,如果在他亡国之前听到同学们的这些话,或许他不会亡国,但我们今天也就读不到他作为绝代才子,为后人留下的30多首精美的词。学习了《虞美人》我们更进一步地认识了李煜,但他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我们深思的东西,请同学们回去把你们学习这首词的感想写在周记本上。
竹枝词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审美情趣,培养鉴赏能力。
2、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3、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重点:
掌握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体悟本词的意境和语言
教学步骤:
一、 导语设计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好诗在唐代已被诗人们写尽了,后代文人便另辟蹊径,将诗与北方的燕乐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合乐可歌,句式长短不弃,极易写景抒情的新的韵文文体——词。晚唐温庭筠、五代的李煜等一批词人的出现,使词在文坛上的地位逐步确立。而李煜的词在思想上,艺术上都超越了其他词人的,成为唐、五代词的颠峰。王国维说:“词至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
二、 作者介绍
作为南唐后主,并没有致力于国事,而是纵情于声色,奢靡荒淫,耽于享乐。974年十一月,宋兵南下攻金陵,南唐灭亡,李后主投降,被俘到汴京,辱封违命侯,过着“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活。978年七月七日,在他四十二岁生日之夜被宋太宗赐毒酒毒死。
在政治上,他是颓唐的,是无能的,以致国破家亡。但他在文艺上,却是经史诗文样样精通,擅长书画,对音律有着独特的感悟,尤其善于填词和作曲。现存词四十四首,以降宋被遣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香艳缠绵,后期词充满亡国之恨。他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前人评价:“作个才人真绝代,可怜薄命作君王。”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三、 初步感知:
1、听录音,正字正音
2、指名朗读,注意字音、停顿
3、再听朗读。思考:这首词抒发什么情感?请用文中的词语句子回答。
4、品味语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比喻、夸张。
赋予无形的愁以质感和具象。
显示出愁思如春水汪洋恣肆,一泻千里。
又如春水之不舍昼夜,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四、 研习探讨:“愁”的具体内容,走进李煜的内心世界。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实写。“春花秋月”这些最容易勾起人们美好联想的`事物却使李煜倍添烦恼,他劈头怨问苍天:年年春花开,岁岁秋月圆,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呢?然而,从后主处境设身处地去想,他对人生已经绝望,遂不觉厌春花秋月之无尽无休,其感情之极端悲苦可见。对“春花秋月”的吟咏歌唱,在古典文学中屡见不鲜,但论起悲凉深沉,则莫过于李煜。
“往事”当指往昔为人君时的美好生活,欢乐、尊严、自由、甚至生存的安全感。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了。自然界的春天去了又来,为什么人生的春天却一去不复返呢?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一“又”字包含了多少无奈、哀痛的感情!东风又入,可见春花秋月没有了结,还要继续;而自己仍须苟延残喘,历尽苦痛折磨。感慨人的生命随着花谢月残而长逝不返,感慨复国之梦随着花开月圆而逐步破灭。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是“月明中不堪回首故国”的倒装。
“月”在古诗词中的涵义是什么?——怀念故乡、怀念亲人。
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故国”指什么?——已亡之国。
苏轼: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花发。“故国”——旧地。
让我们来想象:夜阑人静,明月晓风,幽囚在小楼中的不眠之人,不由凭栏远望,对着故国家园的方向,多少凄楚之情,涌上心头,又有谁能忍受这其中的况味?
3、“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不堪回首”,但毕竟回首了。遥望金陵的想象与慨叹。想象中,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吧,只是当年在阑边砌下流连欢乐的有情之人,已不复当年的神韵风采了。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只是”二字以叹惋的口气,传达出无限怅恨之感。
4、小结
解说一:以上六句在结构上是颇具匠心的。几度运用两相对比和隔句相承,反复强调自然界的轮回更替和人生的短暂易逝,富有哲理意味,感慨深沉。一二两句春花秋月的无休无止和人间事的一去难返对比;三四两句“又东风”和“故国不堪回首”对比;五六两句“应犹在”和“改”对比。“又东风”、“应犹在”又呼应“何时了”;“不堪回首”、“朱颜改”又呼应“往事”。如此对比和回环,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
解说二:在这六句中,“何时了”“又东风”“应犹在”一脉相承,专说宇宙永恒不变;而“往事知多少”“不堪回首”“朱颜改”一脉相承,专说人生之短暂无常。如此回环往复,一唱三叹,唱出词人心灵上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唱出物是人非的无限怅恨之感。
5、“愁”的内容: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五、 朗读全词,体悟情感
1 再次听读
2 总结:
这首词,围绕一个“愁”字,在时间上与空间上,将故国的衰亡与天地的变化,将人事的无常与天地的运行联系在一起,运用反衬的方法,以宇宙时空的永恒与无情,衬托出家国人生的短暂与可悲,最终将一个亡国之君的自我悲情酝酿成人类悲情。
六、诗歌鉴赏的一般步骤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
掌握常识(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
鉴赏内容(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
七、迁移训练
相见欢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就这首词的词句、主题、情感、技巧等方面选择一点进行赏析。字数不少于100字。
这首词写于降宋以后。
无言 内心的情绪,他的痛苦无人与说,也不愿与人说,说了何用?又有谁理解自己?
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晴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锁”字表明自己的身份。
剪不断,理还乱的千丝万缕,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仿佛使人看到离愁就像一团转动的乱丝,紧紧盘绕纠缠着人而无法摆脱。这实际上写词人此时愁情万端,有对过去的种种回忆,有对现状的种种伤感,有对未来的种种忧愁,千千万万无形的感情丝缕,缠绕着他,理也理不清,剪也剪不断。
八、板书
虞美人
何时了 往事知多少 亡国之恨(自我悲情)
又东风 不堪回首 愁
应犹在 朱颜改 物是人非的慨叹(人类悲情)
竹枝词教案 篇8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交流,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老师和同学氛围。
2、通过老师和同学交流和讨论,明确数学的重要性,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好数学要关注数学学习的方法,明确怎样做一个会学习的人。
3、通过讲故事,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
4、通过教材的梳理让学生对本学期所学知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激发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过程:
(一)说说自己暑假中的见闻。
老师:大家在暑假里肯定过得非常愉快,非常充实吧。你能将自己记忆最深刻的一段与大家一起分享吗?可以说说自己游玩的事情,可以说自己在假期里的小插曲,也可以说说自己取得的收获。
同学们畅所欲言。借此拉近老师和同学间的距离,创设良好的老师和同学氛围。
(二)讲故事,让学生知道态度决定自己的未来。
讲故事《木匠的房子》。“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他虽然还留恋那份优厚的报酬,但他该退休了。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退休了,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木匠答应了。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他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木匠完工了。雇主来了,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对他说:房子送给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盖房子,他干活的方式就完全不同了。”你就是那个木匠。你每天钉一枚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终于,你吃惊的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听后,让学生说说想法,明白什么?老师为什么讲这样一个故事?我想让孩子们明白每天的`学习每天的作业都是在为自己打基础,学习不是为他人,而是为自己而学,每天做事做作业的态度都决定着自己未来的发展。希望小故事比说教有力量有效果。
(三)回顾上学期的成绩。
1、了解上学期成绩。
2、让学生说一说取得好成绩的方法或者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3、明确取得好成绩的诀窍:平时踏实学习与作业,回家认真完成作业,多复习。脚踏实地地走好每一步,上课专心听讲,回家认真复习,不能搞小聪明,做自欺欺人的事情。
4、以不点名的形式向平时懒于学习的同学提个醒:不能将心思花在学习以外的地方。
(四)认识新朋友(新书)
1、梳理新教材内容,翻开书本目录自己看看有哪些内容?
2、老师带领学生熟悉教材。
(五)数学常规要求:
1、课前:准备好学习用品(数学书、作业本、口算本、练习本、文具盒),候课铃声响马上进教室,按老师要求齐背乘法口诀。
2、课中:遵守纪律,不做小动作,要认真听,动脑筋,想办法。发言先举手,声音响亮,同桌交流时轻声细语。拿学具、文具速度快,轻拿轻放。
3、课末:整理学习用品,做好下节课的学习准备。
4、课后:作业独立完成,认真书写,学会思考。
5、小组长收发作业要及时,督促学员按时按质完成。
三、全课小结,提出希望。
同学们,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希望,希望大家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去,我相信一定能让自己的学习成绩有一个新的突破,也能在知识的海洋中体会辛勤航行后的巨大喜悦和丰硕收获。
-
想了解更多【竹枝词教案】网的资讯,请访问:竹枝词教案